
据报道,近日在延安市杨家岭附近,延安城管队员执法时与商户发生撕扯现象。监控视频显示,有城管队员双脚跳起猛跺倒地商户。该视频被曝光后,当地公安局已成立专案组对此案进行调查核实。6月5日上午,延安市城管局回应称,脚踩商户者属临时聘用人员。
面对这起丑闻,责任部门本该在缜密调查的基础上,给公众一个说法。可到头来,当地城管局却抛出一个轻飘飘的结论:城管双脚跳起猛跺倒地商户,是临聘人员惹的祸。对此说法,不少网民哄笑:一不小心,又猜到了结局——作为“顶缸专业户”的临时工,关键时刻又登场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近几年来,很多行政执法部门都打起了“擦边球”,纷纷聘用临时工代替执法,而在一些执法事件中,打人的是“临时工”、公车私用的是“临时工”,雷人雷语的也是“临时工”,一旦东窗事发,临时工又往往成为责任单位的“挡箭牌”和背黑锅的“替罪羊”。等到问责时,执法部门一句轻描淡写的“已辞退乱执法的临时工”,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凭心而论,城管暴力执法,已经算不上“新闻”,可在这次事件中,城管执法人员执法方式的粗暴,已近于夸张,逾越社会容忍底线:涉事执法人员将商户打倒在地后,还双脚跳起踩其脸,这给公众强烈的心理冲击,也激起了公愤。事后责任单位仅凭一句“临时工做的”,不但难以取信于公众,恐怕还会招致更多质疑。它包含的卸责心态,负面效应同样不可小觑。而退一步来讲,即使是临时工干的,对商户施以拳脚,主管部门依然也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