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日从长沙市望城区了解到,为了让困难群众生活的更有尊严和保障,该区《关于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推动扶贫济困工作常态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为今年第一号文件正式下发,并将在春节后开通“雷锋580(我帮您)”紧急救助热线,从住房、教育、就医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现扶贫济困从集中到常态化的转变。
目标:以学雷锋常态化推动扶贫济困常态化
谈及推行此举的初衷,望城区区委书记谭小平告诉中新网记者,望城作为雷锋的故乡,要率先使雷锋精神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以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推动扶贫济困工作常态化,以推进民生保障一体化为目标,让困难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据了解,望城于2011年5月撤县设区后,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去年区域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市辖区百强第57位。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该区实施《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谭小平介绍,望城将扶贫济困的总目标确定为:到2015年,全面建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重点,以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形成由集中帮扶向常年帮扶转变,单向帮扶向综合帮扶转变的机制。
谭小平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明确“7大目标”:2013年实现农村无房户动态清零,2015年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2013年起,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因贫失学对象动态清零,特困家庭高中和大学阶段助学全覆盖;2013年起,特困人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率达100%,实现“三无人员”、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
老有所养方面,从2013年起,实现“三无人员”、Ⅰ级和Ⅱ级重度残疾人(含重症精神病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2015年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0%以上;困有所帮方面,2013年起,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生活无着落流浪人员及孤儿救助率达100%……
措施:建立医疗救助等“六大”体系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上述“七大”目标的实现,望城区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教育扶贫、医疗救助等“六大”体系。
在社会保障方面,望城将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按国家三级标准实施区救助站提质改造,设立街道、乡镇临时救助点,实现巡查搜救工作常态化,并设立紧急救助专项资金,加大因灾致贫、因病返贫等对象的救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有房住、住房安全。
在教育扶贫方面,望城将开辟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绿色通道”,建立贫困学生定期帮扶机制,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随班就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残疾学生、适龄孤儿、父母一方去世致贫学生和就读特殊学校的残疾学生,每年补助就学生活费1000元。
医疗救助方面,望城将实行“十免十减”政策,确定全区所有公办医疗卫生机构为“惠民医院”,对Ⅰ级和Ⅱ级重度残疾人住院就诊实行“十免十减”政策,“三无人员”、无主病人、生活无着落流浪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报销后的个人支付部分,由财政支付。
创业就业方面,望城将大力开展帮扶对象创业就业免费培训,引导困难群众就业。维权援助方面,望城将实现涉及农民工工资及工伤保险案件结案率100%,打造城乡居民“半小时法律援助申请圈”。
此外,望城还将开通“雷锋580(我帮您)”紧急救助热线,针对因突发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造成生活困难人员和行动不便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对符合紧急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街道、乡镇在规定时限内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并反馈。
保障:每年新增财力5%用于困难群众帮扶
谭小平告诉记者,为保障这一民心工程的实施,望城从组织领导、投入、考核等方面全面进行了部署。如在投入方面,望城将实施多元投入,每年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5%用于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同时确定每年3月为望城社会慈善捐赠活动月,广泛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为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望城还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事业单位、驻区部队、社会团体、志愿者等群体联户的形式对困难家庭进行结对帮扶,使救助工作由节日送温暖向常态性帮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