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在线投稿
站内查询:
当前位置:中国新闻传媒网 >> 新闻播报 >> 浏览文章
资本纷纷涌入共享汽车行业 风口背后隐患犹存
日期:2018年03月23日 来源:中国商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祖爽)共享汽车迎来新一轮融资高峰。3月22日,电动车初创企业车和家宣布完成3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除车和家以外,此前多家共享汽车企业亦完成了融资。摩拜、美团、滴滴等巨头也纷纷将触角伸向了共享汽车领域。

共享单车的发展逐渐由疯狂走向理性,而在共享汽车领域,风潮似乎才刚刚开始。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共享汽车的患也逐渐开始暴露,友友用车、EZZY等共享用车企业的倒闭凸显了共享汽车存在的问题。

资本加持 车企争相布局共享汽车

车和家此次融资由经纬中国和首钢基金旗下新能源基金领投,老股东银泰集团、源码资本、蓝驰创投、明势资本、泛城资本等机构跟投,泰合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加上此前的天使轮和A轮融资,车和家成立两年半以来累计获得融资57.55亿元人民币。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共享汽车品牌TOGO途歌宣布完成2600万美元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海益得凯欣基金(CHP)领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和真格基金跟投。同时,TOGO途歌还宣布加大新能源电动车的运营投入。

除了资本的涌入,多家车企也加快了共享汽车领域的布局。摩拜、美团、滴滴等此前在共享出行领域积累了经验、资本的共享商业模式运营者也开始跨界入局。1月8日,一汽轿车连发三份合作公告,宣布分别与贵安新区管委会、贵安新区摩拜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贵安新区新特电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生产框架协议。三份公告背后,一汽轿车借助于摩拜出行等的合作开始进军共享汽车领域。此前,北汽、上汽、首汽、吉利都已经开始了在共享汽车领域的布局,甚至包括宝马、奔驰等豪华车品牌也都开始了自己的共享汽车项目。

2017年12月29日,摩拜于贵州省贵安新区正式上线摩拜共享汽车,这也意味着此前外界一直盛传的摩拜共享汽车终于落地。据了解,摩拜单车将在APP上新增共享汽车入口,届时用户将无需切换APP即可使用摩拜共享汽车。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上半年,共享汽车行业中仅小二租车、巴歌出行、一步用车和京鱼出行4家企业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且融资金额最高不过5000万人民币。而进入2017年下半年以来,共享汽车领域的融资节奏明显加快,融资金额也逐渐增多。其中,PonyCar、Gofun、TOGO途歌等共享汽车品牌新一轮融资的金额都突破一亿人民币,PonyCar的C轮融资金额更是高达2.5亿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下半年,经过共享单车的培育,用户对共享汽车这种新的出行方式接受程度自然得以提高;而共享单车的发展逐渐也走向天花板,投资机构需要找到新的项目,共享汽车无疑是诸多优秀的标的之一。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投资机构进场节奏加快与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共享汽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2017年8月8日,由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其中明确提到鼓励共享汽车的发展。创业者以及投资机构所面临的政策风险正在减小。

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共享汽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共享汽车市场规模不足10亿元,但在这一年中一系列的铺垫下,该行业将在2018年迎来高速增长,预计今年将是市场规模增速最快的一年。根据数据推测,2020年过后,共享汽车市场规模将冲破百亿大关。普华永道统计的数据也显示,未来5年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以超过50%的增幅继续发展,保守估计在2020年全国B2C车队规模将达到15万辆。也有业内人士预测,共享汽车有望在2018年达到1.8万亿元的市场容量。

企业倒闭 共享汽车发展隐患凸显

共享汽车火热的同时,倒下的项目也不少。2017年3月,分时租赁汽车公司友友用车宣布停止运营,而停运的原因是“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同年10月,在北京地区运营的共享汽车品牌EZZY突然对公司员工宣布公司解散。

资料显示,目前大部分的分时租赁业务是B2C模式,也截止去年底,国内注册运营分时租赁的企业数量已经300多家,自有车辆超过5000辆的有3家,自有车辆在1000-5000辆之间的有14家,自有车辆在500-1000辆之间的有6家。

和共享单车发展初期的弊病相同,烧钱对于共享汽车企业来说不可避免。共享汽车的盈利模式依然是“押金+消费”。目前市场上共享汽车企业的押金标准普遍在1500元以上,而用车收费则按里程或加用车时长计算。目前各家企业的收费标准差别较大,这主要与车型有关,多数企业都是以每公里1.2元起。

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共享平台中的每辆车每天的服务单次将超过10次,接近出租车总体服务量的50%—70%。共享汽车“烧钱”状态属于阶段性结果。但无法忽视的是,有望盈利的共享汽车平台,大多是规模性企业,背后不但有强大的技术、资金支持,在获取停车资源方面也拥有一定优势。

除此之外,共享汽车的用户渗透率也仍然不高。速途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共享汽车APP下载量方面,截止到2018年2月初,EVCARD达到了440.6万次,紧随其后的是GoFun,也有339.2万次,两者差距不大。与2017年上半年相比,EVCARD和GoFun的下载量都翻了一大番,在行业内已经站稳了脚跟。而后起之秀TOGO途歌的发展也值得期待,在二档梯队中发展表现最好。现阶段,共享汽车的宣传推广还不够全面,很多人对共享汽车缺乏足够的了解,潜在用户的数量远远比APP下载量要多。

租车点的设置和停车问题也是共享汽车需要解决的难点,这也间接导致了共享汽车难以形成规模化。共享汽车的项目不同于其他共享产品,运营难度更高且属于重资金项目,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等产品问世不久就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共享汽车则需要重资金投入,且还需要解决租车点的问题。以共享单车为鉴,共享汽车也会出现乱停乱放的现象,一旦混乱不堪,诸多问题便会立即袭来,比如停车费。在拥挤的城市中想要找到合适的安置点并不容易,费用和场地都是挑战。用户如果离共享汽车安置点太远,可能会选择其他方式替代。因此共享汽车下一步要全面布局,最好是碎片化的布局,与其在一个地点放置多辆,不如减少每个安置点的数量以增加放置点数量。

速途研究院的分析师认为:目前共享汽车的用户渗透率还不够高,尚处在普及的初级阶段,但有可能始终无法做到普及。共享汽车的成本很高,在尚未实现规模盈利的阶段,投入还远远不够,也没有投资方会接受这样的挑战。

编辑:admin

打印本文】【关闭窗口
 
 
热点图文
友情链接
中国新闻传媒网主办 Copyright © 2012 www.zgxwc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单位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大街48号东方银座B座 业务QQ:171726417
投稿邮箱:1717264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