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在线投稿
站内查询:
当前位置:中国新闻传媒网 >> 新闻播报 >> 浏览文章
大数据时代,谁是赢家?
日期:2019年06月19日 来源:北京商报网 作者:佚名 点击: 
 
 

从大数据概念到大数据应用,从单个的大数据颗粒到大数据产业链,乃至大数据生态建设,跟大数据相关的产业依然在探索,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数据产业热度以可见的速度持续攀升。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作为全球首个大数据主题博览会,已经连续举办三届。5月25-29日,第四届数博会在贵阳召开,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外参展企业和机构比上一届增加72家到388家,国际型参展企业增加62家到129家,参会的国内外中小型企业和微创企业145家,数量是上一届的3倍。2018年的数博会规模超过12万人、2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数博会期间,贵阳住宿业营业收入增长20%,酒店入住率超过95%;餐饮营业收入1.05亿元,增长12.3%;接待旅客410万人次、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增长21%。大数据行业的热度可见一斑。

大数据时代,如何迎接机遇,如何抓住机会,又如何应对挑战?

在本届数博会上,由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主办的“数聚智创——大数据领军CEO高峰对话”。大数据前沿企业家齐聚一堂,分享各自的前瞻洞察和创新成果,探索数字产业发展道路。

大数据价值初判

直至今天依然有人把大数据奉为神灵,认为大数据能起死回生、妙手回春。不过,行业里更普遍的看法是,大数据是与人才、土地、资本一样的生产要素,是社会资源的一种。在行业中,大数据工具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毫无疑问,大数据不是万能的。这一点在国家把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企业家们更是深有感触。

美林数据董事长程宏亮说,两年前,企业在大数据行业的投入是盲目的,只要跟大数据沾边企业就愿意做,投资方也是如此,认为只要大数据就能带来效益。随着近两年的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方,对大数据的认识都越来越理性。

当认识到大数据并非万能的之后,企业家们开始探讨大数据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数联铭品董事长曾途提到,大数据产业的核心是在传统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上要充分运用好数据解决各个行业的痛点,痛点的解决就是用了这个方法比过去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东网科技副总裁蔡玲则把大数据的价值总结成了两个词:降本增效、提质控险。蔡玲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很广泛,但必须清楚的一点是,数据服务的核心绝对不是构建一套数据系统或者数据平台,数据服务的核心是切实地通过数据运营和业务运营结合,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大数据服务开始是为了帮助行业进行精细化运营,但最终的目标,一定是降本增效、提质控险”。

说到降低成本上,奥维云网董事长文建平在接受数据杂志采访时举了多个实际案例。传统的家电企业,每年需要投入上千万的成本研发新品,利用大数据之前新品研发只能是开模生产之后,投入市场检验消费者的认可度。应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画像和消费喜好,有针对性地研发新品,提升产品满意度,新品投入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命中率也明显提高了。文建平表示,有了准确的用户大数据分析报告,家电企业不需要生产那么多品种的新品,降低研发成本的同时,市场推广的营销成本也比原来有明显降低。

就大数据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判断,公众对大数据还处于狂热状态。蔡玲认为,恰恰是这种狂热显示大数据产业还是初期,产业真正爆发还需要时间,需要条件。不得不承认的是,以单项技术的研究水平衡量,我国大数据相关的技术水平并不差,但实际应用领域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则在本届数博会上提出:中国传统产业将取代BAT成为数字经济的旗手。赵国栋认为,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连接大于服务。也就是说,谁有广泛的连接能力,谁就会统治整个行业。但是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服务则大于连接。谁提供了生产不可或缺的服务,谁才能笑到最后。

大数据时代,谁是赢家?

变现的核心是解决问题

多个大数据企业普遍认为,自从国家把大数据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对大数据的重视和信任都明显提升。软通智慧总裁冯嵱说,这对从业者来说就是机会越来越多,“对老百姓来说,数据应用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能够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也是能看见的”。

企业家们认为,大数据国家战略给企业指明了方向,大数据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培育将会随之发展起来,TalkingData高级副总裁支宝才在数博会上提到,大数据国家战略给行业带来的重要利好之一就是人才,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一些大数据企业的合作伙伴,都会更加重视大数据的投入,在这样的环境下,大数据人才欠匮乏问题将在几年之内有明显改善。

国家战略给大数据产业带来的更多是产业环境方面的改善,明确大数据价值的企业家也都知道,真正能够利用大数据变现的,一定是能够解决行业问题的大数据产品。

今年上半年,慧云信息做了一个实验,让用户完全按照其旗下葡萄管家系统给出的指令种植葡萄,无论农户认为指令是对还是错,“按葡萄管家种植的葡萄完全可以达到普通农户的水平,甚至更高,未来我们要做到专家种植的水平”,慧云信息创始人王筱东表示,应用大数据一定要能解决产业原有的问题才算有效。

用王筱东的话说,农业缺乏数据基础,或许数据信息还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时间成本,如果做出来的产品不能让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效率更高,或者品质更好,则就是无意义的。

支宝才在接受《数据》杂志采访时提到过一个他的感受,前两年,找到TalkingData的人,绝大部分是了解大数据本身的,了解大数据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影响。而现在找到TalkingData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带着问题来的。支宝才认为,数据的价值主要就体现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中。解决什么问题?无论在何种场景下,只要能帮助企业,要么提升效率,要么解决成本,要么降低风险。

冯嵱有一个观点,大数据是政、产、学、研、用,全民齐上阵的一个产业,数据来源、处理过程、受益者都是多元化的,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部门都没法单独完成大数据的事。

大数据企业正在探讨构建产业生态的问题,这个生态汇聚了懂计算机的技术公司,懂产业的行业公司,拥有数据信息的数据公司,包括提供产业周边服务的研究机构,乃至投资公司,无论是处于产业的哪一个环节,有一点不变,那就是所有与大数据相关的行为必须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

商机蕴藏在产业中

大数据对全行业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每一个行业都是大数据企业的摇钱树。部分企业坚信,随着政府机构对大数据行业的重视,这个拥有80%有价值数据的机构蕴藏着最大的市场空间。当然也有企业认为,聚焦某个细分领域,甚至是做一些基础而又高成本的工作,虽然短期利润空间比较小,但意义和行业价值却是独一无二的。大数据在全行业普及仍处于初级阶段,每一位从业者都有一套自己判断市场机会的标准。

软通智慧副总裁曹晓兵对这个问题的解释采用的是反推法。紧跟国家战略方向,软通智慧选择了智慧城市作为公司的战略,所以判断商机的切入点就变成了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所谓城市管理就是通过大数据的融会贯通,让政府决策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城市的运行情况,包括产业发展情况、百姓的生活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城市管理决策。与城市管理的政策属性不同,城市治理更多的是针对城市现有交通、环境等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大数据扮演的角色就是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成本。

解决问题是大数据应用的价值,问题都是发生在产业运行的实际场景中,本着回到场景中去的原则,大数据与产业融合成为必然趋势。所以,美林数据选择了工业制造中航空航天、能源和工业互联网领域,众调科技选择了汽车行业,唯你网选择了财务领域,奥维云网的OTT和房地产业务也都没有跳出家居行业。

大数据应用需要技术作为支撑,但真正实现其价值则是产业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做大数据的生意,不仅需要有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深入产业内部真正了解具体产业,甚至是具体企业发展的痛点问题。

众调科技聚焦汽车行业,其CEO谢鹏说,辅助提升汽车相关企业的效率和创新运营模式是众调科技的目标,“我们做两件事,探索人的价值,探索车的价值。”

大数据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同于传统行业,一方面要求人才必须具备技术知识,甚至是数据专家,精通计算机算法,另一方面还需要从业者对某个具体产业领域有经验积累。目前,多数的大数据公司都是找数学专家、计算机软件专家、行业专家几类人一起负责某项工作。

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农业领域,研究大数据应用的企业都认为,拥有某个细分领域知识是做大数据应用必备的条件。在农业这个缺乏大数据基础和资源的行业,王筱东甚至认为,初级阶段农业大数据应用首先重要的是农业本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京海联董事长姜春玲做了几年农业大数据之后也说,“实体产业是大数据的根”。

赵国栋则提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阶段,行业服务的重要性大于人际互联。谁更擅长行业服务呢?无疑是一直浸润在传统产业的新兴公司。它们将取代BAT,综合运用数字科技、信息技术、互联网络,提供数字化、系统化、生态化的行业公共品服务,跨产业、大幅度降低摩擦成本和要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营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结构,这些公司才昭示数字经济的未来。

人才和数据安全是制约

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王筱东提到,大数据行业的招工难,一方面是真正懂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是懂大数据技术的人很难静下心来做传统产业相关的事情。

关于人才培养,大数据行业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多数大数据企业背后都有学校或者科研机构支撑,数据杂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TalkingData、软通信息科技等大数据企业还设立了企业大学,服务于企业人才培育。

实际上,在传统行业中应用大数据还有一个基础问题正迫切需要解决,就是行业当下热议的数据安全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还没有法律规定什么样的数据使用行为算侵权。程宏亮提到,目前在业务拓展的时候,总会遇到客户不愿意将数据分享出来,“他们认为这些数据需要保护,所以不愿提供”。这样的情况不仅在行业间、企业间存在,同一家企业内部的部门与部门之间也都存在。

赵福君对这一点也深有感触,很多政府部门的确已经有强烈的意愿去拥抱新技术,并且一直在倒逼企业去做大数据,但项目真正落地时,发现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难题横亘在大家面前,就是“数据流通”。“目前各个数据拥有方互相还没有打通,数据流通性还很差。所以,当企业想用大数据推动政府社会治理更深层的变革时,会发现难度很大”。

曹晓兵提到,目前想要彻底打消顾客对数据安全的顾虑是不可能的,“数据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步步引导”。当然,数据安全保护的技术手段也需要同步完善。

赵勇甚至提到,花费一年时间接一单项目,至少有半年时间耗费在了打消顾客的顾虑上,“涉及财务数据,企业会更加敏感”。

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定不明确,数据交易规则欠缺导致数据拥有方不愿意把数据共享出来,数据不流通又直接制约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赵福君认为,“导致数据流通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数据没有相应立法。”打破数据融合瓶颈需要参与方之间有足够的信任,企业们都把这个信任搭建的希望寄托在了法律上。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提到,大数据产业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政策有余,法制不足。大数据行业需要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尽快法制化,以法制的形式固化。

时建中认为,数据经济的法制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起点就是尽快明确与数据利益相关的各个环节的权利界定,“把这套权利体系构建起来了,采集、存储、清洗、挖掘、分享、交易,才更加安全、更加放心”。文 / 贺陈慧

 
编辑:admin

打印本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基本保持稳定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图文
友情链接
中国新闻传媒网主办 Copyright © 2012 www.zgxwc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单位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大街48号东方银座B座 业务QQ:171726417
投稿邮箱:1717264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