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7月26日电 (记者 李姝徵)一个多月前,“海归”博士后王凯和其创业团队刚刚获得一项“肿瘤测序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通知书。从提交到审批授权,前后不足70天。
“通常一个发明专利的审批在中国以及欧美都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当王凯拿到这项授权通知书时,他惊讶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上海速度”。
王凯的经历并非个案,随着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的稳步推进,上海正形成一套以加强司法保护为主导、行政保护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改善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下称“浦东保护中心”)主任何瑛表示,王凯创业团队的专利审批能够快速通过,得益于专利审查的“绿色通道”举措。
今年2月,浦东保护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并开启了专利审查的“绿色通道”。目前,中心已受理专利预审案件近200件,其中发明专利受理量占总量的70%以上。通过浦东保护中心预审服务,进入快速审查通道并成功授权专利超过30件。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芮文彪介绍,实践证明,通过浦东保护中心能够实现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3年缩短到3个月、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周期从8个月缩短到1个月、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周期从6个月缩短到1周的目标。
除了专利审批的“上海速度”,此间官方也加强司法保护,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格局。
一家独立汽车工程技术公司,在各大人才招聘网站发布招聘熟练运用某软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信息。但在该软件的开发公司看来,这家企业并不在购买客户名单之中,并有证据表明该汽车公司存在大量非法使用该系列软件的行为,故诉至上海知识产权法院。
最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作出裁定,这家汽车工程技术公司败诉,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00万元(人民币,下同)和合理支出11万元。因侵犯知识产权而产生的“天价赔偿”案件一度引发社会热议。
在法律界和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看来,这起案件彰显了上海加大侵权损害赔偿力度,严惩盗版软件恶意侵权者,保护了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决心。
“举证难”“赔偿低”“周期长”是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黎淑兰表示,为此,上海知识产权法院首先积极稳妥地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为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提供程序保障;同时依法释明,规范引导当事人充分举证;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还对参与经营的公司法人代表、主要股东等,按其主观过错认定为共同侵权人,以其个人财产承担侵权连带责任;并在确定侵权赔偿责任时,根据不同情况酌定赔偿数额。
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561件,审结5849件。黎淑兰表示,下一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将不断完善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机制,用足用好知识产权法律空间,依法保障知识产权人在权利范围内获得充分和严格的保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