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CNSPHOTO
《电子商务法》于2018年8月31日通过,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过去十年,中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大市场。但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市场也出现了大量虚假和违法行为,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损害着消费者合法权益。
如今,即将实施的《电子商务法》通过不断的补充、调整,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本的法律框架,涉及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合同、快递物流、电子支付等各个层面,将让电商的交易活动变得有法可依。电商法的施行,意味着过去10年电商野蛮生长的时代宣告结束。
对消费者有何影响?
过去几个月,电商法备受关注。有数据显示,84%的网民认为电商法实施后,可为其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保证产品来源和渠道透明化,另外61.9%的网民认为电商法可规范跨境电商行业税收乱象。专业人士也认为,电商法的实施可对跨境电商行业起到规范、监督作用,整治以往行业内的一些乱象,推动行业发展。
如今,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平台对于不法经营者,起到的不是监管作用,反而充当保护伞。电子商务法力图均衡地保障电子商务三方主体的合法权益,适当加重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第三方平台的责任义务,加强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
其中电商法明确要制约“大数据杀熟”,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针对电子商务经营者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精准营销,以及有些平台出现“大数据杀熟”情况,电商法指出,在针对消费者个人特征提供商品、服务搜索结果的同时,要一并提供非针对性选项,通过提供可选信息,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此外,针对“默认勾选”情况,电商法规定,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且禁止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同时规定了违反有关条款的行政责任。通过多角度规范,有力打击“默认勾选”等霸王行径,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商家有何影响?
对于商家来说,电商法将电商经营的准入门槛提高。大部分以代购、微商作为全职的或是交易规模较大的电商经营者,均需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而对于部分可免办牌照的小规模交易主体,小额交易也需要通过经营平台进行报备,电商法规定平台需要承担这一义务。
还有如今,为了赢得线下消费者的信任,不少网络交易平台上的刷销量、刷好评、删差评等“刷单”“炒信”行为应运而生。电商法专门针对该问题作出详细规定,一是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信息披露的一般义务,要求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禁止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二是要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制度,公示信用评价规则,不得删除消费者评价信息。三是明确平台经营者未为消费者提供评价途径或者擅自删除消费者评价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给予行政处罚。
处罚又是什么?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违反前款规定的平台内经营者未采取必要措施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七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提供搜索结果,或者违反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搭售商品、服务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八条 电子商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向消费者明示押金退还的方式、程序,对押金退还设置不合理条件,或者不及时退还押金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电商服务的法律,《电子商务法》虽然还有待加强普法宣传,但在知道它的人眼里,这将是一部威力十足的法律。
“《电子商务法》实施在即,中消协希望广大电商经营者,作为网络消费维权的第一责任人,认真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按照相关要求抓紧调整相关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加快提升服务消费者的综合能力,用优质服务体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肯定。”中消协商品服务监督部主任皮小林认为,电商平台仍需要大力依法开展平台治理、净化平台环境。
(综合自:经济日报、新华网、中国证券报、扬子晚报)